您现在阅读的是
旧钢笔文学www.jiugangbi.com提供的《大明一家人》60-70(第9/14页)
不光因为李东阳是他的老师,也因为两个人性格相投。
说起来,李东阳也是军籍出身。
他出生于湖广茶陵,家族世代为行伍,入京师戍守,所以他在京城长大,属于金吾左卫籍。
作为大明第一文正,大明朝文正的牌面,咱们李大人相当会做人。
夸完赵小照之后又表示——太子这年纪正应该好好读书、天天向上,总之还是出阁读书那些子事了。
张宛坐在后面,本想说:“此事陛下早有吩咐,等他从南京回来之后再议。”
但转念一想,决定让小照自己应对。
赵小照问:“读什么书呢?”
“自然是儒家经典和史书。”
儒家经典主要就是四书五经。史书大致有《资治通鉴》《春秋本末》《贞观政要》等等。
二十三史太长了,大致了解即可,不必通读。
不过咱们赵小照可厉害了,他爹妈可以找来《明史》给他看看。
“读这些书做什么?”
“当然是为了治理天下。”
“谁教我读这些书。”
“会从翰林院中挑选合适的人。”
李东阳立刻介绍身边的人——翰林检讨杨廷和
赵小照立刻说:“你不就是——”
张宛立刻咳嗽了两声,他没说下去,心里想:你不就是杨慎他爹么。
大明从来不缺少神童,李东阳是,杨慎是,杨廷和也是。
你说,这老杨家的祖坟怎么一直冒青烟呢。
杨廷和少年成名,十二岁的举人,十九岁的进士。
他爹杨春也是成化年间的进士,他弟弟也是进士,他们一家那是货真价实的一门七进士。
赵小照才不想选老师来管他呢。
他是想杨慎来陪他玩。
结果,杨慎回四川老家了,这好几年还没回来。
得不到儿子,得到他爹也算是聊以慰藉。
李东阳介绍了一下杨廷和的履历,赵小照点点头,表示会会考虑一下。
——是给杨慎面子哦,不是给你面子。
这也算是父凭子贵了。
见太子没有表示强烈反对,李东阳趁机又说了好几个。
赵小照不高兴了。
“他们当过太子么?”
李东阳:???
“这……自然没有。”
赵小照仿佛听到了一个大笑话:“自己没当过太子,却想教我如何当太子?”
你说滑稽不滑稽。
“你们天天说我父皇干这不行、干那也不行,简直要手把手教他怎么当皇帝。”
——不是、你们自己当过皇帝没有啊,就在这儿瞎教上了?
“没有使用权,就没有发言权。”
你们这些没当过皇帝的,瞎BB什么啊。
第67章 大明KPI 一个被年底考核逼疯了的社……
皇帝南下, 虽然朝廷该怎么运转还怎么运转,可一些事还是要和皇后商量的。
至少也得知会皇后一声。
大家都觉得不满——女人懂什么,怎么能参与如此国家大事。
牝鸡司晨, 种种种种。
“太子呢?太子才是储君。”
年纪小怎么了?他四五六七八九岁根本不重要,他主要起一个造型上的作用。
大概他们看来——国家大事、皇后懂什么;家国大事、太子懂什么, 我们才是正经治国理政的。
皇后把持着太子,不知道是什么心思呢。
这下好了, 皇后把太子放出来了, 瞧着也是人模人样呢,只是……
几个重要部门的领导和咱们太子殿下聊过后,都一言难尽地表示:“要不, 以后还是和皇后商量吧……”
皇后, 虽然她是女子, 但好歹可以沟通。
太子, 他固然是储君,但这位小殿下说起话来、简直不像个人……
若说年纪小,那根本不是问题。
小孩子就如同一张白纸, 能够任意描画, 那个大臣不想被托孤呢。
纵然,这托孤到后面,有可能自己的下场就……
很多几朝元老十分狐疑, 往上四代、也没见过皇室有这种人啊。
大明的皇帝,多姿多彩,但没有这样儿式儿的啊。
赵小照老不高兴了:“我看他们一个个都想给我当爹!”
“顾命大臣,跟干爹也差不多了。”张宛说,“义父也是父么。”
小照捂着耳朵:“可我爸爸还没死呢!”
要说弘治一朝的臣子,实在是命好, 不是一般的好。
皇帝相对宽仁,起码和洪武永乐、和崇祯比起来,又宽又仁。
既不是朱元璋那样的工作狂,又不像万历一样啥事不管、天天看不到人。
还不像嘉靖那般君心难测、天天要猜猜猜猜。
在位十八年,也不长不短。
嘉靖万历朝,四十几年看不到个头。
朱常洛,在位太短,来不及发挥。
而且弘治朝对官吏的考核十分宽松。
尤其是京官,十年才一次京察,张宛愤愤然:“十年?十年啊!”
那岂不是能摸鱼九年半?
就没人让他们写日报、周报、月报?
季度总结、半年总结、全年总结总归是要的吧。
他们竟然没有KPI考核?
这大明的官员果然是铁饭碗啊。
古代人寿命也短,考上进士都有可能三四十、四五十了。
毕竟,杨廷和这样一字打头就高中的,那可是凤毛麟角。
如此来说,十年考核一次,一辈子也考不了你几次,还如何拿捏?
张宛问:“他们不听话,怎么办?”
“骂一顿吧。”
“骂了不听呢?”
“那就打一顿。”
“打了没用呢?”
骂了不听,打了没用?这赵小照也没辙了。
“你好好想想 。”
赵小照长吁一口气:“那就好好管管他们呗。”
在家里,他一挨骂、二挨打,三还挨管。
爸爸妈妈给他制定了各种规则,几点得起床、几点得吃饭。
吃饭不准喂——“不肯吃?饿死拉倒!”
——“哭?那就让他哭死,饿死的还知道,哭死的小孩我还真没见过,这回就让我开开眼吧。”
赵小照说:“妈,你怎么管我的,你也怎么管他们呗。”
这种苦,不能只让我一个人承受。
大家有福不同享,有难得同担呐。
张宛拍拍他的脑瓜:“那你说怎么管?”
他扬起头:“对啊,怎么管呢?”
这就是没上过班的坏处了。
但凡上过两天班,看别人怎么折腾你的,你就知道如何折腾别人了。
“来,跟我读——”
翰林院的先生教四书五经,但教不了外语。
赵小照一个字母一个字母读:“K——P——I,什么意思?”
KPI—
-->>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【旧钢笔文学】 jiugangbi.com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