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现在阅读的是
旧钢笔文学www.jiugangbi.com提供的《大明一家人》50-60(第5/16页)
米5石,到正一品每月87石。
在古代,一石等于十斗,也等于一百二十斤。
所以正七品的县令,年俸禄是90石禄米,也就是10800斤大米。
按三块钱一斤算,明朝县令年薪三万,月薪两千七。
就这,还得养活一大家人,估计温饱都勉强。
不过当官的,又有几个靠工资过日子的呢。
也许海瑞是,但大明又有几个海瑞呢。
就这,你们还敢给贪官免死?那岂不是更加为所欲为了!
就该把他们全部枪毙,如有再犯,继续毙。
*
屋内被烘的暖暖的。
赵小照躺在张宛怀里,赵富贵躺在赵小照的怀里,真是和谐的祖孙三代啊。
本来,张宛是不肯让小猫上床的。
“掉毛太厉害了,床上都是,我晚上睡觉岂不是一嘴的猫毛。”
奈何慈父多败咪,富贵有了赵小照撑腰,就差坐到龙椅上撒尿了。
而且赵小照三心二意的,富贵这名字取了没三天,又觉得这个不好了。
“改个名吧。”
“不行,不能改名,这是上了户口的。”
紫禁城的户口,还是一环内,很值钱的。
“那给她起个小名,叫豹豹。”
豹豹住在豹房里,很合理,是不是。
张宛看着汪直白天送过来的,江浙地区的重新丈量土地的册子。
掏出一个计算器来,加加加加加,最后归零。
若是太祖朱元璋面对这样的情形,只怕洪武三大案就变成洪武第四大案了。
整个南直隶都会血流成河。
她知道,当面一套背面一套,早就是常态了。
这两份册子也不可能就完全能对得上。
但不说八九不离十,总得有个七七八八吧。
睁只眼闭只眼,那好歹还得睁只眼吧,不能两眼一抹黑啊。
哪知道竟然能够离谱成这样?!
这才只是弘治年间啊,每十年都有一次的普查。
敢情花费了那么多的人力物力财力,就出了这些东西。
其实之前清查的结果还没有出来时,只是对照之前每十年的各地呈上来的册子,张宛就已经觉得不对了。
好几个县,其中某些村的人口,这十年与前十年居然是一模一样的。
十年了人口一个不增、一个不减?
你们就算是糊弄,是不是也要稍微修改一下数据,注重一下上报材料的合理性。
听说到了万
历年间,这些黄册都是早早填好了,就等着交上去交差的。
甚至连几十年后的黄册都已经制作好了。
等到明朝灭亡时,发现库存的黄册都已经编到几十年后了,着实荒谬。
“你怎么看?”
汪直说:“殿下若想……这当然是最好的借口。”
想什么?
不管想什么,这都是最好的借口。
想什么都行,从杀一个人到抄家灭族,来一场弘治大案。
只是内阁只有李东阳、谢迁两人。
李东阳这人最是圆滑不过了,谢迁虽然强硬些,可他是浙江余姚人,难说好不好对自家老亲戚们下手。
谢迁、谢迁,他姓谢。
旧时王谢堂前燕、飞入寻常百姓家。
虽然不知道他是不是那个谢,但他祖父从前在浙江布政使司、福建布政使司、光禄寺都干过。
这可是个正经的官三代。
那些隐匿人口的富户,搞不好也有他自己家。
赵鸣推门进来,先在火盆前烤了烤手。
转头就看见儿子和大孙女在床上做“人工呼吸”。
赵富贵被亲的整个生无可恋。
“不是这个亲法的,你这太猥琐了。”
赵鸣伸手给张宛按在床上,示范了一下如何正确的“人工呼吸”。
“要温柔,知不知道,要缱绻,要缠绵。”
“温柔”两个字赵小照认识会写。
但“缱绻”太超纲了,他现在还只认识“钱”和“犬”。
“老爸。”赵小照鄙夷,“你这才猥琐吧。”
“我和你妈这是两厢情愿,不然哪来的你。”
“那我和富贵也会生小宝宝吗?”
赵富贵:……你要对本喵喵做什么……
——我还是个孩子啊,我卖艺不卖身的!
赵鸣低头也要给他来个“人工呼吸”。
“不要不要。”小照捂着嘴,“我是妈妈生的,我只要妈妈亲。”
“你明明是我俩一起生的。”
小照一脸“你少糊弄我”的表情。
“那你再生一个试试,要是我是你和妈妈一起生的,那怎么我在妈妈肚子里,妹妹还在妈妈肚子里。”
小照啧啧,“爸爸,要你有什么用。”
赵鸣:你说他傻吧,你起码知道妈妈才能生娃。
——但你要说他聪明吧,他居然想和咪咪也生一个?
第54章 文正 一 流芳百世不至于,青史留名定……
有宋以来, 文臣仰望的最高标准是八个字——生封太师、死谥文正。
一词定褒贬,想知道古代大臣有多大贡献,看他的谥号就行了。
而对于文臣, 最顶级的谥号莫过于“文正”。
文是道德博闻,正是靖共其位, 是文人道德的极至。
司马光曾赞誉“文正”为谥号中的极品,奠定了其在后世的无上地位, 牢固且无可争议。
有明一朝, 得到“文正”的一共只有五个。
方孝孺、李东阳、谢迁、倪元璐、刘理顺。
其中,方孝孺、倪元璐、刘理顺都是南明追谥的。
正经大明年间,1644之前, 就只有俩——李东阳和谢迁。
而这两位竟都是弘治一朝的内阁首辅, 难不成, 在朱佑治下, 班子竟然是如此的星光熠熠?
要知道,在大明论谥号,杨世奇才是第二级的文贞, 王阳明和刘伯温是第三级的文成。
张居正竟然只是第四级的文忠?
——你李东阳、谢迁, 何德何能能排在这些人的前头?
张宛:“你俩也配?”
而北宋的文正——李昉、范仲淹、司马光、王旦、王曾、蔡卞、黄中庸、郑居中八人。
王安石的谥号就比较有意思了,他单谥一个“文”字。
那几个不熟的且放下,就范仲淹、司马光, 你俩和他也差不止一个档次吧。
赵鸣:“你也配?”
你翻开履历,李东阳谢迁名臣也是名臣,但着实没有名到这个程度。
这李谢二人着实也没有什么突出到匪夷所思、可以获得这一重大荣誉的地方。
看来弘治朝,不仅皇帝这个“中兴之主”的水分大,大臣们“文正”谥号的水分也大。
整一个水漫金山,互相吹捧。
张宛看着镜子里, 自己的肚子越来越圆。
这也没法产检,太医也完全不懂个屁,不过——
-->>(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)【旧钢笔文学】 jiugangbi.com 努力为你分享更多好看的小说